5.3.2021 [橙葉觀點]補地價「標準金額」不等於優惠金額
一直有意見指補地價「標準金額」會益工廈業主/令工廈再升。自政府講將推出「標準金額」,小編一直都認為「標準金額」並不等於優惠金額。
尋日政府終於公佈「標準金額」水平。以九龍東為例,小編就認為修契前後嘅金額都屬現時補地價正常程序下嘅金額水平,並無特別優惠。但新界區(包括荃灣)似乎係相對吸引。
當然,每個地盤情況唔同,「標準金額」補地價將有利本身較優質嘅地盤。但對於位置較差/面積較細嘅地盤或需要較多地庫層樓嘅地盤(車位要求),則未必「化算」。
「標準金額」提供確定性屬最為重要。係私人工業地買賣過程中,買賣雙方更了解重建嘅總成本,有助達成交易。
另外小編對相關「標準金額」有幾個睇法:
– 修契前總樓面面積如何計算? 樓面面積將直接影響「標準金額」算式。唔少舊有工廈地契並無指明總樓面面積限制,卻只有高限,如「170尺」。咁係高限下咩嘅樓面面積為「合理」? 地政總署一直並非只靠建築物條例嘅限制作考慮,本身亦有考慮合理樓底同車位提供嘅影響。
– 現代工業與商業同價。為簡化「標準金額」,現代工業與商業同價。但兩者始終價值有別,特別係市區。似乎政府亦鼓勵重建以商業為主。
– 兩年維持不變。當如果後市明顯改善,「標準金額」將更為吸引。
橙葉測量師